新闻中心中心要闻
贯彻“新两纲”,贯穿“全生命” —— 第十二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大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分论坛

WDCM上传图片

 

2021年 12 月 23 日-24日,在年终岁末,辞旧迎新之际,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共同协办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分论坛”在美丽的榕城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得到了来自全国各省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以及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的积极响应。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2200多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精英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相聚一起,共商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新“两纲”的指导下,促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新理念、新技术。

 

WDCM上传图片

 

分论坛开幕式由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本届轮值主席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主持。

 

WDCM上传图片

 

全生命健康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主任朱丽萍教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先后致辞。

朱丽萍主委首先代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委员、同仁这一年来对专委会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习总书记健康中国的指领下,在新“两纲”的政策指导下,在专委会全体委员共同努力和积极响应下,对标“健康中国”纲要及妇幼健康行动计划,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及多机构、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搭建共建共享平台,整合创新管理优势资源,不断探索全生命周期整链式健康服务与管理模式。

WDCM上传图片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代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对专委会在全生命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专业平台的建设,适宜技术的推广,人才培养的路径以及科研科普的开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肯定。同时指出,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正是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希望专委会继续凝心聚力,再接再厉,不断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康需求,为提升妇女儿童健康素养和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WDCM上传图片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李力教授、上海市儿童医院黄敏教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吴波教授等四位专家主持。

 

第一天主旨报告精彩分享
 
朱丽萍—妇幼整链式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主任朱丽萍教授,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分享了上海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的实践成效,重点介绍了聚焦母婴安全与质量、青少年健康与发展及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系列创新实践工作。通过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区为特色引领、3C联动的协同创新健康管理体系,关口前移开展面向妇幼群体健康科普并创新提供优质保健示范服务, 巩固母婴安全优化健康指标的基础上探索提升健康素养和服务满意度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江帆—面对2030中国儿童健康挑战与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教授围绕2030年中国儿童健康机遇与挑战的话题,首先回顾了我国的生育政策变化,人口发展趋势以及在此情况下儿童生存和儿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指出儿童早期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从关注高危人群到实现全人群发展,倡导大家积极帮助儿童发挥最大的潜能,通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最终能实现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2016-2030)提出的目标。
 
刘建蒙—中国人群生育力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建蒙教授深度解析了有关生育率的概念和相关的数据,澄清了一直以来我们对生育率的一些认识的误区,对我国生育政策的沿革和中国人群生于力水平和中国人群生育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指出提升人群生育力系关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我们的目标就以后能够让老百姓可以生、愿意生、能够生、生得好、养的好。
 
方亚—中老年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其健康管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方亚教授的报告紧扣中老年期女性健康现状和中老年期女性健康管理的两个方面,针对中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健康状态与管理需求,在中老年期女性健康管理中聚焦慢病健康管理、抑郁健康管理、认知水平健康管理,倡导女性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预防为主,防患未然最关键,做智慧女性,享健康生活。
 
应豪—“三孩”生育政策下的孕产风险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应豪教授讲解了新生育政策下中国产科临床实践的现状,聚焦目前热点问题,深度讨论了“三孩”生育政策下高龄孕产妇的孕产期风险,着重提出了妊娠前高危因素的识别和处置,继续妊娠的风险评价,以及高龄女性辅助生殖所面临的问题,给“三孩”政策下高龄孕产妇管理提供了可鉴路径。
 
马晶—从全生命周期三级预防看妇女“两癌”防控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医学管理研究院马晶教授从我国十年“两癌”筛查背景与挑战开始,围绕三级预防策略、创新模式思路框架展开,对最新的WHO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和WHO筛查与治疗宫颈癌癌前病变指南进行了解读和提出思考。此外,她还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展的我国乳腺癌“三早”主动健康项目,提出三级预防需要全周期、全闭环、全社会系统动员。最后,向与会人员介绍了2022年1月8日《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调研报告》(粉皮书)即将发布的消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徐飚—上海市45-65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骨健康及运动健康素养评估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飚教授详细介绍了上海市45-65岁围绝经期前后女性队列研究项目的开展情况,通过此项研究,分析了健康素养与妇女骨健康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动态评价妇女骨健康变化建立了基础,为建设妇女骨质疏松防治体系、改善妇女老年生命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天经验交流
 
颜建英—产后出血-利用安全列表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颜建英教授从产后出血的现状、趋势、安全列表的必要性展开,强调了产后出血的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尤其是结合实际案例,为临床医师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毛红芳—青少年健康与发展上海实践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毛红芳主任医师介绍了上海青少年健康与发展上海实践,尤其是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创新建立的“上海青少年健康科普体验馆”,为青少年搭建了融科普展示、视频传播、互动评估、实践体验、心理咨询和团辅支持、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友好服务平台,以及医教结合,送教入学等工作的开展,为大家在青少年保健领域工作提供了典范。
 
崔世红—产前诊断中的遗传咨询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崔世红教授对临床中不良孕产史、家族遗传病、胎儿超声结构异常的遗传咨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最后崔教授指出,在临床产前诊断中遵循“完善婚育史、注重家族史、遗传学检、多学科协作、尊重父母选择”这样的原则,也为临床上产前诊断提供了指导意见。
 
彭振耀—努力加强妇幼保健示范专科建设,为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彭振耀教授分享了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在加强妇幼保健示范专科建设过程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未来工作的努力方向,为妇幼保健同道在专科建设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方超英—妇科内分泌学科建设初探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方超英主任医师分享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在妇科内分泌学科发展理念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尤其提到学科建设任重道远,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永远在路上。
 
杨兰—依托妇幼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兰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内容,包括全生命周期健康在政策层面推进,特别分享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在推动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举措及成效,内容详尽,值得学习借鉴。
 
 
吴洁—高龄女性的生育策略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吴洁教授在谈及高龄女性的生育策略时指出了卵巢“高龄”及高龄女性生育问题值得重视;需要综合多指标以提高预测生育力准确性等问题,鼓励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助孕方式,提高妊娠机会。
 
陈婕—多维度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陈婕主任医师介绍了她们开展公益科普-覆盖全周期健康、智慧医疗-延伸全方位服务、环节联通-探索全过程管理的情况,也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提供了启示,科普、医疗、信息在全生命周期服务中至关重要。
 
为期两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分论坛圆满结束,本次论坛的举办,以贯彻新“两纲”为契机,为全国妇幼人搭建了一个高层次,高覆盖面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的资讯、经验和成果,也为大家拓展思路,以便能更好地为全生命周期妇幼健康管理服务。各专委会委员和全体妇幼人也将继续在妇幼全生命周期服务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共同谱写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新篇章。
 
主持人风采
 

WDCM上传图片